Sunday, April 9, 2023

「學而優則仕」——繁榮大唐下科舉制的演變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出現於隋朝,唐朝在繼承科舉制度的的同時,又在內容、形式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發展完善科舉制度。唐朝的科舉制度不僅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思想觀念,朝廷用人體系等,對當時的唐朝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對後世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追根溯源,科舉制度的由來與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仕途幾乎被士家大族所壟斷,對國家統治十分不利。隋朝建立初期,根基未穩,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士家大族的權利,同時這一時期的地主階級得到發展,要求擁有更多的政治權利,造紙術印刷術的發展也為科舉制度的產生提供了契機,於是隋朝首創科舉制度。一方面,科舉制度是通過考試來判定成績,官員權力再大也不可能改變考生分數,這樣就減少了官員徇私舞弊的機會。 另一方面,科舉制度不問出身,凡是報名皆可參與,這樣一來「知識改變命運」就成了機會。下層學子憑藉科舉也可「鯉魚躍龍門」,一步登天。「擇優錄取」的科舉制使士家大族的權利被削弱,朝廷不再是「幾家獨大」,重要的官職也是有能力的人擔任,促進了隋朝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 科舉制是隋朝為了選拔人才而創立的通過考試來任命官職的制度。一開始,科舉制度被朝中大臣所反對,他們以考試只是書面評比並無真成績而言,其人品能力也有待考驗為由反對創立科舉制度,其實本質上他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一旦所有人都可以參加考試了,他們自己的孩子就無官可做,他們自己在朝廷的權力也會被削弱,「官官相護」也會被打擊。 但是,皇帝設置科舉制度的目的就是如此。隋朝初年,科舉制度規定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尚書省吏部選舉,官職選舉的權利就收歸中央。科舉制度第一次使讀書、應考和做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也是古代教育史上一個質的飛躍。到隋煬帝時期,又增加了進士科,普通百姓通過科舉所得到的權利越來越大,嚴厲打擊了士家大族碌碌無為,奢侈享樂的風氣,動搖了門閥的根基。 二、鉤深索隱,唐朝科舉制度發展過程 (一)唐朝科舉制度的繼承表現 「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諸州學士及白丁,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為鄉曲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覆,取上等人,每年十月隨物入貢。」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唐朝延用了隋朝的科舉制度。參加考試的學生大多是國學生,唐朝私學興起,為科舉制度培養了眾多人才。其次,國學生通過官學考試之後才被允許參加科舉,被稱為「生徒」。其餘自學並通過推薦而參加考試的百姓被稱為「鄉貢」。但是,唐朝的商人和工人仍然是低層階級,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唐朝初期,考試內容和形式也大多繼承隋朝。在秀才、明經、進士、明法等眾多科目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明經和進士。考試是在一間小屋子裡進行,連考幾天,在此期間,有專人嚴格把守,外面的人不準進來,裡面的人不準出去。這些規定也體現出科舉考試的嚴謹性和公平性。科舉考試成績公布被稱為放榜,會被高高掛起,這也是榜上有名的來源。 (二)唐朝科舉制度的繼承和完善 隋朝末年,戰爭不斷。雖然唐朝結束戰爭,統一全國,但是戰爭給唐朝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長時間的戰爭使唐朝人口劇減,勞動力減少了,小農經濟自然而然的就被嚴重破壞。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的根本,需求和供給不能平衡導致階級矛盾惡化。 同時,戰爭使士家大族迅速衰敗,新興的地主階級興起,古時人們都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思想觀念,仕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迫切的想要得到更多的政治權利。唐初,皇帝為了穩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官權力集中到中央。 如此一來才能最大限度的公平的去選拔最有才能的人。科舉不論出身,擴大了新興階級的政治權利,也大大緩解了階級矛盾。同時,崩潰的教育系統也開始步入了正規,有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形成良好的「好學」氛圍。 唐朝繼承並完善了科舉制度。主要在三個時期最為體現。第一個是唐太宗李士民在位時期,為了維護統治,李世民把學術文化與治國好壞聯繫到一起,這使學術文學的地位上升了一個高度。 李世民設立了「弘文館」、「司經局」等,來儲備天下文才以及藏書,為科舉制度的順利進行做足了鋪墊。同時,他用人唯賢,重用長孫無忌,楊師道等人,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等人,重修《氏族志》,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提高學術文學的知名度與地位,從而保證科舉制度的順利實行。 第二個是武則天在位時期,這個時期也是科舉制度完善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武則天首創殿試,自己親自監考。公元702年,武則天「初設武舉」,科舉考試不僅可以選拔文官還可以選拔武官,「文」和「武」都通過科舉最大程度的掌握在皇帝手中。最後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唐玄宗改變了考試內容,進士轉為兼考詩賦,詩賦也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唐朝科舉制度的形式與內容 唐朝的科舉制度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常科,二是制科。常科的考試內容和時間是有明文規定。常科的考試內容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等,但是秀才是「尤異之科」,錄取的人數很少,所以它在唐高宗時期就被廢除了。 在常科中最為主要的考試內容就是明經和進士,明經主要考對經典的記憶如何,一般十個人會錄取一、二個,但是進士是非常難的,一百人可能錄取一、二個,所以才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樣的流傳。除此之外,科舉考試也形成一個體系。 從童生試中選出秀才,秀才到省城參加鄉試,考中者稱為「舉人」,舉人獲得參加中央一級的會試資格,然後參加會試。會試是每三年舉行一次,考中者被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參加殿試。殿試前期主要考策問後期改為了詩賦,有時由皇帝直接擬題。考試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其餘二甲被賜予「進士出身」,三甲被賜予「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制科是根據國家發展形式而臨時下令舉行的,一般由皇帝主持。所考的科目也很繁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根據國家發生的一些事件來確定,比如直言納諫、才堪經邦等。考試難度與常科相當。 三、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索唐朝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 四、回望唐朝科舉制,探尋意義及對當代的啟示 唐朝繼承並完善科舉制度,對其社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它緩和了社會階級矛盾。百姓們的「出路」不再全部依靠土地,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參加科舉來出人頭地。其次,它擴大了新興階級的政治權利,有效的防範了新的矛盾的滋生。 同時,它打擊了士家大族,改變了腐敗貪污的朝廷體系。最後,它真正做到了選賢任能,官職不再依靠「關係」而是依靠「能力」,提高了朝廷的辦事效率,更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加強了中央集權。 科舉制度一定要與時俱進,一個朝代的教育制度一定要符合當時社會的教育背景和現狀,根據不同的國情來制定不同的教育制度。任何時候,國家都要重視教育,秉承「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原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制定教育制度只是開始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實施。 首先,國家要重視,要大力推廣,提高其社會地位,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其次,教育要最大程度的做到公平性和公開性,切勿弄虛作假,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真實的人才。一個完整並且落實的教育制度,可以更好的促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參考文獻: 《史記》 《舊唐書》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演變》
台灣UT173直播平台 台灣MM直播平台 台灣UT173官網 台灣女神直播平台 台灣網紅直播平台 台灣ut視訊聊天室 台灣ut173視訊聊天室 台灣ut視訊官網 台灣甜心女孩live直播平台 真愛旅舍ut173直播間 台灣真愛旅舍live173直播平台 台灣UT173視訊美女直播平台 台灣ut官網 台灣女神直播官網 台灣網紅直播官網-真愛旅舍app 台灣UT直播官網 ut視訊官網 台灣黑絲美女視訊直播平台 台灣UU直播官網 台灣live173直播官網 台灣showlive直播官網 台灣真愛旅舍uu官網 台灣MM直播官網 台灣後宮直播官網 台灣后宮直播官網 台灣UT173直播官網 台灣真愛旅舍live173直播官網 台灣showlive直播平台 台灣金瓶梅直播官網 台灣甜心女孩live直播官網 台灣女神視頻聊天室 live173 live173 台灣live173美女直播平台 台灣live173直播間 live173免費視頻 live173 app live173直播 台灣live173直播平台 live173直播 live173 中文版app live173直播 live173 免費下載 live173共享帳號 live173一對一 台灣live173官網 台灣live173官網 live173直播平台 live173直播平台 真愛旅舍官網 真愛旅舍app 台灣uu真愛旅舍 台灣真愛旅舍直播平台 真愛旅舍直播 台灣真愛旅舍live173 台灣網紅直播官網-真愛旅舍app 真愛旅舍173 live173台灣真愛旅舍官網 台灣網紅直播官網-真愛旅舍app 台灣uu真愛旅舍官網 真愛旅舍ut173直播間 台灣真愛旅舍live173 台灣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台灣真愛旅舍官網 台灣真愛旅舍直播平台 台灣UT美女福利直播平台 台灣UT成人直播平台 台灣UT成人視訊官網 台灣live173影音官網 台灣live173視訊平台 台灣辣妹視訊直播間平台 台灣live173直播間 台灣ut173直播平台 台灣UU夫妻直播平台 台灣momo520美女直播平台 台灣MM女神直播平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媽媽這個崗位也太難了……到底有沒有說明書?

『媽 媽』是世界上最難的崗位: 7×24小時待命,沒工資,終身制, 別說辭職了,連換崗都不行…… 關鍵也沒個培訓班/說明書 告訴你要怎樣當一個媽媽? 媽媽們的焦慮從知道自己懷孕那一刻就開始了 懷胎十月 是見證自己從林志玲變成 木木士心王令的過程 要是平坦的小腹上...